登录 |  注册 退出

中德科技合作

2020-05-15 17:10:33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革新,全球化也从经济贸易领域辐射到各行各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中德关系也迎来了黄金时期,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经贸交流频繁。而经济的交流必然会促进科技领域的广泛合作,为了很好的了解和吸收国际知识与技术,促进两国研究和创新的国际化,中德两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战略措施,积极促进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之间的国际合作。

2014年,在中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背景下,双方建立跨部门创新伙伴关系,发布"共同塑造创新"行动框架并实施。在2018年的第五次德中政府磋商期间,行动框架的重要性再次得到认可,并继续实施。

2015年10月,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发布了中国战略,并每年花费约2000万欧元推动战略的实施,为中德两国实施双边创新伙伴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中德科技论坛在柏林举行,中德双方提出进一步深化科学合作。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论坛上的讲话中宣布成立联合研究基金。合作领域涉及电动汽车、智能制造(工业4.0)和能源系统研究等主题。

2018年7月的第五次德中政府磋商,签署关于智能制造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和关于深化双边气候研究的联合声明。

总体而言,在近几年中,由于两国政府的大力推进,德中科技合作显著增加,合作范围持续扩大,几乎涵盖了所有科学领域。此外,据大学校长会议的"大学指南针"显示,截至至2018年底,有1,400多个双边大学合作的协议正式缔结。中德两国高校通过成立联合研究所、开展联合项目研究、专家互访等,促进教育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双赢。

两国顺利、密切的合作离不开良好的合作基础,早在1978年,两国在波恩签署了一项关于中德科技合作的政府协议。为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础。此后几十年,中德两国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伙伴,且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科技合作的顺利展开搭建了稳定的外部框架。2015年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更是为两国各领域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

中德科技合作不断深入,为我国带来了大量专业技术和创新产品,但同样影响着本国的科技市场。首先,由于中德科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新技术的涌入对本土科技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其次,中国一直以来被称为世界工厂,虽然目前工厂已向东南亚转移,但不可否认中国仍承担着大量发达工业国家的生产外包,自主创新与研发还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近几年虽然有了迅速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的原因,还未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规,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易导致被动局面。

虽然当前的科技全球化或多或少会为中国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随着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提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如火如荼的展开,中国在数字化领域,在5G技术、云计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半导体、新材料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世界科技领域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相信在不断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中国也将引领全球科技进步的潮流。

(作者:德中智汇)

在线留言
公司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详细: